这人不是别人,正是黄子澄。
昔日因传出与李景隆的爱情绯闻,所以被朱元璋厌恶。
直接派遣到北方一个小不拉屎的小县城当县令。
不然以黄子澄前三甲的名次,肯定会留在应天。
此时要问黄子澄最恨的是谁,毫无疑问,非李景隆莫属。
‘该死的李景隆,男子清白大于天!
你毁我清白,辱我声誉,此仇不报,我黄子澄誓不为人!
这次燕王之行,是我黄子澄唯一的机会,我一定要把握住!’
朱棣之所以开始巡视自己封地,还是因为老朱的大饼。
他想要证明自己比朱标强,所以才对封地更加上心。
黄子澄也是偶然的消息,得知了这事。
思索许久,他终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,投靠朱棣这个藩王!
原本他是看不上一个小小藩王的,但现在的他已经没了前途。
若是不做些什么,怕是一辈子都要老死在这里。
他不甘心啊!他还有李景隆这个大仇没有报。
所以才要投靠朱棣,拼一把,一来报仇,二来实现自己人生抱负。
黄子澄整理了一下衣衫,长长吐了一口气,走出衙门。
县城外。
朱棣带着方孝孺正在朝县城而来。
破败城门口,黄子澄带人正等在这。
见燕王过来,立即行礼。
“北清县令黄子澄参见燕王殿下!”
旁边的方孝孺一脸惊愕的看着黄子澄,随即脱口而出。
“你就是黄子澄?”
方孝孺之前可是一直待在应天的,所以李景隆和方孝孺的绯闻他是知道的。
当初听到这个的时候,他还对黄子澄一阵惋惜。
毕竟能进前三甲必然是才华横溢之人,怎么就从了李景隆这样一个不学无术勋贵子弟。
没成想居然在这里遇见了他。
朱棣并不知道李景隆和黄子澄的事情,此时见方孝孺这般,很是惊讶。
“方先生认识黄县令?”
黄子澄顿时内心咯噔一下。
‘完啦,难道天要亡我黄子澄。’
方孝孺回过神来,缓缓道:
“回王爷,黄县令此次科举高中榜眼,吾自然听过。”
听闻此言,朱棣更惊讶了。
“既然是榜眼,怎么来此当县令?”
这下方孝孺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。
黄子澄咬了咬牙道:
“回燕王,臣是受了李景隆牵连。”
朱棣眼中燃起八卦之火。
“速速说来。”
“一切还要从臣高中开始说起。
臣原本开开心心的游街,哪成想一个绣球从天而降。
重重的砸在了臣的身上,而那抛绣球之人真是曹国公之子李景隆。
臣并不认识李景隆,也从未与他有过接触。
就这样凭白被他辱了男儿清白,臣比都窦娥还冤啊!”
朱棣听得目瞪口呆。
“那个,李景隆怎么会跟你抛绣球?”
这里面要是没有点什么事,打死朱棣都不信。
‘以我之见,这李景隆肯定是有龙阳之好,贪图黄子澄的美色。’
朱棣看了看黄子澄,确实一表人才。
“王爷,臣也不知道那李景隆发什么疯。”
“啧,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,他对你是真爱?”
黄子澄:“……”
方孝孺:“……”
黄子澄一脸幽怨的看着朱棣。
“王爷,臣喜欢女人,特别是胸大的女人,对男人没兴趣!”
“哦,如此看来,应该是李景隆单相思。”
黄子澄实在是不想继续这个话题。
“还请王爷入县衙一叙。”
“也好。”
几人来到县衙。
朱棣当即询问起北青县内居民情况。
黄子澄对于朱棣的提问,皆一一作答。
这让朱棣忍不住暗自点头。
‘这黄子澄才接管县令没多久,就已经了解到如此程度。
由此可见,此人定然爱民如子。
再加上其条理清晰,对县城规划也有自己的见解。
此子有大才,我朱棣看人最准啦!
不行,我得想办法将此人收入麾下。’
旁边的黄子澄比燕王还急。
‘自己的谣言怕是在燕王心中已经留下不好的印象。
该死的李景隆,这事没完!
眼下要想扭转燕王对自己的看法,只能兵行险招!
为了自己的未来,拼了!’
想到这,黄子澄起身,对着朱棣拱了拱手。
“王爷,臣有件事情想单独与您说。”
“直说无妨,方先生不是外人。”
方孝孺闻言内心又是一阵感动。
朱棣虽然这样说,但黄子澄并没有开口,而是把目光看向方孝孺。
方孝孺当即起身。
“王爷,吾正好想如厕,你们聊。”
朱棣只得点头。
等方孝孺离开,朱棣笑道:
“黄县令,有什么话但说无妨。”
“王爷,我想送你一顶白帽子。”